墨新聞|記者游宏琦/高雄報導

【記者游宏琦/採訪報導】
為響應「4月11日國際巴金森氏症日」,RBI瑞金抗齡照護基金會攜手聯合勸募,共同發起「過暮不忘・戰勝帕金森氏症」系列活動,鼓勵帕金森氏症患者運用多元復健策略延緩病情退化,同時呼籲社會大眾及早養成運動習慣,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。
認識巴金森氏症
不可逆的神經退化疾病,影響動作與生活品質
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且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,主要源自大腦基底核的神經回路受損,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,進而影響動作控制與肌肉協調。患者中後期常出現前傾姿勢、小步步態、平衡不穩與身體不對稱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影響基本日常生活,並提高跌倒風險。
四大常見姿勢問題
物理治療師解析帕金森氏症動作障礙
在「巴金森氏症物理治療工作坊」中,物理治療師劉昕璇指出,帕金森氏症常見姿勢障礙包括:
1.身體前傾(前屈姿勢):頭部與軀幹前傾,重心前移,跌倒風險增加。
2.小步步態:肌肉僵硬、動作遲緩導致步伐縮短,行走困難。
3.平衡能力下降:轉彎或快速移動時容易失衡。
4.身體偏斜:單側姿勢不對稱,造成動作障礙與協調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