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新聞|記者游宏琦/高雄報導

記者 游宏琦/專題報導
鐵門緩緩關上,聲音沉重而冷冽。在這座被牆高高圍住的封閉空間裡,有一群人每日身處高度危險卻難以被社會看見。他們是監所管理員、護理師、心理師、教誨師——矯正體系的第一線守門人。
然而,他們的生命價值,在政府制度中,竟只值三千元。

危險津貼懸殊矛盾:命價被打了折
根據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統計,目前監所管理員的危險津貼分三級計算:收容人數超過1000人的機關內,直接戒護人員月領4,500元;收容人數未滿1000人者為4,000元;而如護理師、心理師、教誨師等間接戒護人員,則僅有3,000元。
對比六都刑警可領19,400元、消防特搜與移民署人員為9,700元,同樣處於高度風險環境的矯正人員,卻僅領取不到警消一半、甚至三分之一的危險津貼,落差令人咋舌。
這並非抽象的數據遊戲,而是實實在在影響生死的待遇差異。
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怒吼:「你看不見的黑暗,他們用命守著!」日前,矯正協會在臉書發出一篇震撼貼文,直指政府長期忽視矯正人員的生存風險與工作價值。貼文開頭便強烈質疑:「你看不見的黑暗 他們用命守著 一條命只值三千?」
貼文中痛批:「在台灣,警察的警勤津貼、消防員、移民官的危險勤務津貼,其與矯正人員之增支加給,同屬高風險、勤務煩重、24小時輪值的工作,在所謂危險津貼上,卻有天壤之別,相當大的差異。」

他們進一步指出,警察打詐、消防打火、移民官押送移工的風險都被社會廣泛討論,卻從未有人真正關注——監所裡,一道道鐵門後,那群面對幾百、甚至上千個高風險收容人的工作者們,面臨的壓力與危險,絕不亞於任何前線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