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新聞|記者游宏琦/高雄報導

記者/游宏琦 台南柳營 採訪報導
天主教會的決心:讓閒置空間流入慈恩
位於台南市柳營區的果毅天主堂,近日傳來工人忙碌的聲音。不同於一般工程現場,這裡的工人身份特別,他們多是「曾經失足,如今重生」的更生人。

天主教台南教區黃敏正主教與黃慧娟修女,主張活化閒置空間,賦予教會建築新的使命——不只修復磚瓦,更要重建人心。
「有工作、有收入,更要讓天主的慈恩流入心間,成為生命活泉。」黃慧娟修女說。
她同時規劃成立**「更生人技能培訓發展協會」**,以系統化培訓協助更生人融入社會,避免再次跌落邊緣。

從車隊老大到工地帶頭人
顏秋煌,曾是管訓班裡的吸毒更生人,年少時帶領車隊四處惹事。出獄後,在台南更生保護會莊淳霖主任的鼓勵與協助下,他踏進了工地人生的第一步。

另一名正在工地工作的更生人,這麼說⋯/ 圖 游宏琦 攝
起初,他只是最基層的勞力,卻以吃苦耐勞、專心學習的態度漸漸獲得肯定。真正讓他翻轉命運的,是一次「無私義助」。
義助爛攤子,竟然翻轉自己命運
某次,一位朋友的工程因泥作、水電與細部收尾卡關,遲遲無法驗收。顏秋煌二話不說,帶著幾名更生人進場義務協助,僅用三天就將爛攤子完美收尾。
這份「主動給予協助、無私付出」的義務精神,讓他獲得現任老闆的賞識。自此,他從工人蛻變為南區工程代理人(俗稱統包工頭兼監工),全權負責估價與工班調派,成為工地主心骨。
「工地的磚頭,不只是在砌牆,更是我重建人生的基石。」顏秋煌說。
更生人的呼聲:監所課程,務必要與社會接軌
另一位謝弟兄,現身說法提出省思:
「監所內的課程雖能陶冶性情,但出獄後最缺的是『謀生技能』。沒有水電、泥作、木工的專業,常常一出獄就得重頭學起。」
他呼籲,監所的課程安排,應該要能夠與社會銜接,最好能夠有職訓「建教班」。
他提醒同路人,要有咬緊牙根、承受異樣眼光的心理準備,更呼籲監所應開設與社會銜接的課程,避免更生人再次受挫。
謝弟兄的叮嚀影片中,他直言:「要忍,要拼,要真心改變,社會才會給你機會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