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台灣詐騙案數屢創新高,根據全球防詐聯盟 GASA(Global Anti-Scam Alliance)最新統計,成年人平均每年遭遇詐騙接觸次數高達149次,竟有65%民眾自認具備警覺力卻仍成為受害者。立達徵信社指出,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普及,詐騙集團的手法已全面升級,從語音偽造、Deepfake影像合成,到AI聊天詐騙,皆讓受害者難以分辨真假,「只要一句話、一張照片,信任就可能被利用。」
立達徵信社長期協助民眾與企業進行風險防控與蒐證調查,觀察指出,這波「AI詐騙浪潮」背後存在三大新趨勢:
一、詐騙科技化、操作專業化。
詐騙集團已不再以話術為主,而是結合AI影像生成、語音模仿與社群工程技術。例如,利用AI模仿親友聲音要求轉帳、合成主管臉部影像催款,甚至以假投資網站引導金流。這類案件往往短時間就造成數十萬至上百萬損失。
二、受害者陷入「信任幻覺」。
許多人誤以為自己懂得防詐,但在面對情感、金錢與信任三重誘因下仍容易中招。立達徵信社指出,詐騙不再依賴威脅恐嚇,而是透過AI語氣模仿、長期情感互動與演算法推播,讓被害人逐漸卸下防備。
三、企業也成為高風險目標。
近期多起案件顯示,詐騙集團假冒B2B廠商、以HR名義建立假帳號,甚至假借公司名義發送應徵面試通知,要求受害者點選釣魚連結或繳交「資料驗證費」。這些事件讓企業不僅面臨資安風險,更可能陷入品牌信任危機。
立達徵信社執行長謝智博表示:「AI詐騙最大的可怕之處,不在於技術,而在於人性。當影像、聲音都能被仿造,真正的防線就不再是耳朵或眼睛,而是『驗證機制』與『警覺習慣』。我們發現,許多受害者不是因為貪心,而是因為信任被設計、被利用。」
謝智博進一步指出,「徵信社的角色也正在轉變,我們不僅要幫客戶蒐證,更要成為社會的防詐教育者。我們建議民眾與企業:第一,任何要求立即匯款的指令都應暫停驗證;第二,遇到語音、影像訊息時不要完全相信單一來源;第三,若接觸陌生投資邀約,請先假設這是騙局。」
立達徵信社提醒,AI詐騙的核心不是「技術問題」,而是「信任操控」。企業若未建立內部資訊驗證機制與跨部門溝通流程,極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利用作為詐騙跳板。
立達徵信社建議三大防線
1. 建立「多重驗證」文化:無論是企業付款、個人轉帳或應徵流程,務必經過兩道以上身分確認。
2. 保存證據、留存紀錄:包括通訊截圖、匯款資料、語音記錄,必要時可作為蒐證依據。
3. 尋求專業協助:若懷疑遭遇詐騙或資訊外洩,應立即向警方報案並諮詢專業徵信機構,進行資料追查與證據保全。
立達徵信社強調,AI科技帶來便利,也讓詐騙更具迷惑性。防詐的核心不只是「避免被騙」,更是「避免被利用」。唯有建立全民防詐意識,強化企業內外部防線,並與專業機構合作,才能真正守住資訊安全與社會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