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斑細蟌在台灣屬於極度濱危的物種,北市水利處表示,為了復育四斑細蟌,107年起,在北投磺港溪口旁規劃復育地,族群量也在111-112年達到高峰。今年9月初,水利處更與荒野保護協會、臺灣蜻蜓學會、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聯手,投入人力心力整理棲地,希望明年春天四斑細蟌族群數量再增加。
北市水利處表示,四斑細蟌,這種身長只有兩公分出頭的小型蜻蜓目昆蟲,臺灣自2005年在五股濕地首度被發現以來,迄今全臺也只有在五股濕地、社子島濕地及磺港溪口有穩定的族群存在。
水利處為了復育此種河口草澤濕地的特色物種,與荒野保護協會合作啟動四斑細蟌族群監測及棲地調查,並透過文獻及前述調查資料,於107年在磺港溪口旁的土坡場規劃了四斑細蟌的復育地,進行感潮池的營造。透過持續的微棲地調整及監測,磺港溪口四斑細蟌復育池的族群從無到有,族群量也在111-112年達到高峰。
然而,隨著泥沙淤積及周邊喬木的生長,復育池逐漸陸化且潮水交換狀態不佳,小潮階段已無法再蓄水,對稚蟲(水蠆)的生存產生嚴重衝擊,監測資料也顯示稚蟲數量出現顯著的減少。
對此,水利處因而在113年年初進行池體擴大及濬深的棲地工程,也同步移除過度生長的喬木及灌叢,復育池的潮水交換及蓄水狀態得到改善。但另一個難題也隨之而生,茂密的蘆葦草澤是四斑細蟌成蟲賴以為生的棲地型態,但在棲地工程過後幾個月,復育池的水域植群仍是疏落。
為了加速棲地回復到適合四斑細蟌棲息的狀態,水利處與荒野保護協會、臺灣蜻蜓學會、羽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,經過多次現地會勘、討論及規劃後,在113年9月8日大夥頂著初秋的艷陽,一組前往社子大橋下進行蘆葦的採集、處理(減去莖結及去土),另一組人馬則將蘆葦的地下莖植入復育池池底及池畔,並透過在進出水口堆置沙包來進行復育池的水位調控;在汗水混著泥水的臉上,所有人都期盼著明年春天在成蟲進入發生期前,復育池可以再現蘆葦隨風搖曳、沙沙作響的風景;彼時,隱密的蘆葦中將再次閃耀著四斑細蟌的蘋果綠光澤。
〈小小「豆娘」大工程 復育四斑細蟌 見證北市城市生態保育決心〉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《668 News》。